劉培超:站在山大的肩膀上,長在深圳的土壤里
發(fā)布者:深圳市山東商會宣傳部 發(fā)布時間:2020/9/14 11:41:58??????點擊率:
劉培超 簡介
1986年出生,山東日照莒縣人,山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2011級研究生,6年本碩連讀期間,多次獲得各類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獎項和國家獎學金。
2014年4月來到深圳,現(xiàn)任深圳市越疆科技有限公司CEO,公司成立五年,獲得近500項專利,在機械臂行業(yè)全國領先。作為全國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代表,曾先后兩次受到李克強總理接見。
“很感謝山大對我個人的培養(yǎng),也給我們團隊的培養(yǎng),讓我們有這種相互的信任跟機緣走在一起?!?
劉培超,是深圳市山東商會推薦的訪談人選,訪談前,會長王立新和執(zhí)行秘書陳振永告訴我,培超是山東年輕人在深圳創(chuàng)業(yè)的杰出代表,畢業(yè)于山東大學的他,非常優(yōu)秀。
跟培超見面,一個小時訪談下來,上述贊語,毫不過譽。
聊起來才知道,我們倆是地道的老鄉(xiāng),老家相隔十幾公里,小我整整十歲的他,讓我由衷感嘆“后浪”的魅力——
在山東大學本碩連讀的六年歷練,身上煥發(fā)出來的“山大氣質”與“山大精神”......
從業(yè)余跑者跑起,跑過六個“全馬”,后來又玩滑雪、沖浪、潛水,玩到中高級段位......
站在山東大學的肩膀上,先后攻克小機器人行業(yè)三個世界級的“卡脖子”技術......
他“自己選擇的路,跪著也要走”的創(chuàng)業(yè)心態(tài)和創(chuàng)業(yè)追求......
訪談過程中,我由衷地跟培超說,你的這個訪談,將是山東大學最好的宣傳片,是山東年輕人最好的宣傳片,是深圳最好的宣傳片。
看好培超,祝福越疆,祝福山大,祝福深圳。
1.選擇深圳:個人創(chuàng)業(yè)的最優(yōu)路徑
“來深圳的日期我記得非常清楚,是2014年的4月13號,晚上9點多?!?/span>
劉培超至今清晰記得初到深圳的時間。
為什么記得這么清楚? 因為那一天是無錫馬拉松開跑,劉培超當天跑完全馬,先坐高鐵到上海,從上海又到深圳,抵達深圳是晚上9點多。
為什么來到深圳?
當時,劉培超在山大研二完成畢業(yè)論文,研三去了中科院蘇州所,工作了近一年,決定辭職創(chuàng)業(yè)。
創(chuàng)業(yè)做什么?做一個高精度的、低成本的機械手臂。
“我在大學和蘇州工作期間,在做實驗的過程中,就在想,有沒有可能做一臺小型的機器人,在人的身邊跟人一起協(xié)作,做我們的助手,幫人拿點東西什么的......”
念念在茲,劉培超把創(chuàng)業(yè)方向瞄向了機械臂,“我想通過小小的機械臂,把設備和設備之間連起來”。
他開始嘗試,嘗試的過程中發(fā)現(xiàn),要加工一個零部件,都要發(fā)到深圳來,從深圳加工完再發(fā)回蘇州,差不多需要兩周的時間。
“我需要的所有的元器件的加工和生產,都是在深圳、東莞一帶,我說那干脆去深圳吧。”
劉培超說,機械臂是硬件創(chuàng)業(yè),硬件創(chuàng)業(yè)最需要的是中間的快速的生產配套能力,選擇深圳,果然對路,越疆后來所有的供應鏈都是在珠三?一帶。
“對于當時的我來說,目標已經確定,哪條路或哪個地方是最優(yōu)路徑?這個最優(yōu)路徑,就是深圳?!?
現(xiàn)在回過頭看,無錫全馬仿佛是劉培超的告別儀式,跟他原來的學習、工作的狀態(tài)來一個告別,來到深圳這樣一個全新的城市。
2.創(chuàng)業(yè)五年:取得近500項知識產權
2015年,深圳,越疆科技創(chuàng)業(yè)初期,劉培超(后排中)與團隊伙伴們在一起。
來到深圳,劉培超的第一站,落腳在一個山東老鄉(xiāng)企業(yè)里,做研發(fā)總監(jiān)。
白天,忙著做醫(yī)療器械研發(fā),也是他擅長的方向;到晚上,和幾個小伙伴,開始著手研發(fā)樣機,從晚上八九點到凌晨三四點,幾乎天天晚上如此......
和劉培超一起熬夜研發(fā)的幾個小伙伴,都是他的山大同級校友,下文再表。
夜里做樣機,做了整整八個月,“中間是特別特別的艱辛”,功夫不負有心人,到2015 年六七月份,終于做出第一代樣機。
讓劉培超想不到的是,他們辛苦做出來的這款樣機,放到美國一個眾籌網站上,結果一炮走紅,紅到什么程度?
一個月的時間,收到1000多臺訂單,還收到5000多封郵件,網友們提出了各種問題......
劉培超感慨,那一款樣機,用今天的話講絕對是爆款,“讓我們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個新的世界, 讓我們知道市場需求在哪里......”
樣機大火,初戰(zhàn)告捷。
劉培超在深圳迅速找投資,擴團隊,再研發(fā),創(chuàng)業(yè)駛上快車道。 與此同時,新問題也隨之產生,既要低成本,又要高精度,面臨一系列技術難題......
大的機械臂,全球已經有完整的供應鏈跟技術鏈,而小機械臂的整體技術,需要從零開始,自主研發(fā)。
另外,未來面向消費?服務?還是工業(yè)?有很多種可能,如果所有都去做的話,可能什么都抓不住......
越疆未來,何去何從?
劉培超說,在機械臂行業(yè),當時有四大“卡脖子”技術:運動控制、伺服驅動、電機和減速機,其中的一項,已經被國內其他公司做完,剩下的三項,越疆有沒有信心?整個團隊開了幾天會,最后確定,越疆還是要做一家專注于機器人的公司,真正帶動國產品牌走向世界,真正能夠從技術上專注打磨一款能夠對得起國人的產品。
“當時下定決心的時候,團隊內部也出現(xiàn)過不同的聲音,那么多上市公司沒做,那么多大公司也沒做,我們一個創(chuàng)業(yè)小團隊,有什么底氣可以做到?我們的現(xiàn)金流能不能支撐到做好的那一天?”
問號放一邊,踏實做下去。
五年過去,越疆成功攻克上述三項“卡脖子”技術,在機械臂行業(yè),取得近500項知識產權......
更為重要的是,越疆還實現(xiàn)讓整個供應鏈全部在國內,大大提升了國產機器人廠家的全球競爭力......
說回在美國大火的那款樣機,元老級的旗艦樣機,如今已經升級到第三代,基本實現(xiàn)了劉培超最初的設想,已經廣泛應用到汽車制造、醫(yī)療、教育等多個領域,已經賣出了幾萬臺。
我好奇地問:這款產品能做哪些事?
“真的就像一個助手一樣,可以3D打印,可以寫字、畫畫、激光雕刻,可以用語音控制,可以用視覺控制,可以用手勢控制......”
劉培超解釋,他們解決了三個問題。第一個,去編程,之前需要很復雜的編程,現(xiàn)在不需要了,用手教一遍,機器就會了,做到了機器學習;同時降低操作門檻,連普通的消費者都可以使用。
第二個,降成本,把成本從之前的十幾萬降到了幾萬甚至幾千塊錢。
第三個,把之前很復雜的一個主機連一個機械臂的模式,變成了一體機。
現(xiàn)在,在這個基礎之上,越疆全面開花,去定義不同的產品,正在走向全國市場,走向全球市場......
3.山大六年:“開掛”的綜合歷練
上文曾經提到,創(chuàng)業(yè)之初,研發(fā)第一代爆款樣機時,跟劉培超一起熬夜的幾個小伙伴,是他的山大校友,而且是同一級的。
“我們當時是五個人,都是山大機械學院畢業(yè)的,都是同一級,有三個在深圳,一個在青島,一個在蘇州,我們晚上通過網上協(xié)同,開始鼓搗......”
劉培超告訴我,那時候大家剛剛畢業(yè),一開始感覺無所不能,原來在大學里想得很簡單,等到真正想做一款產品出來,相差十萬八千里,踩了很多的坑。
即使到一年多以后,上文也曾提到過,在評估是否攻克業(yè)內三項“卡脖子”技術時,團隊內部也曾出現(xiàn)過不同聲音,這個時候,給予劉培超最大的底氣和信心,來自于山東大學。
“因為山大在這個領域已經沉淀了二十多年,很多的師兄弟都是做這個的?!?
劉培超表示,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到現(xiàn)在,山東大學的機械工程學院和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,兩個學院在機器人領域的研究,一直非常深入并持續(xù),對比國內的其他多所院校,有著鮮明的山大特色和沉淀。
這種山大特色和沉淀,自然也傳承到劉培超身上。
劉培超笑著說,現(xiàn)在很多人跟他開玩笑,說他身上充滿著典型的山大和山大人的氣質。
說是玩笑,其實實至名歸。
劉培超說:“我的價值觀、創(chuàng)新能力,以及創(chuàng)業(yè)思路,都是在山大形成的?!?
回看在山大的六年時光,劉培超的大學生涯堪稱“開掛”——
大二,提前保研;研二,提前畢業(yè);本科,四年班長;研究生,學生會主席。
大三,輔修管理學雙學位,認識了一幫學管理學、經濟學的同學,同學聯(lián)合組隊,參加各種商業(yè)計劃競賽,拿到過全球到全國很好的名次......
可以想到,在此過程中,劉培超對公司運作有了難得的模擬復盤機會。
“可以這么說,在山大期間,我已經走完一次創(chuàng)業(yè),出來已經是實踐了?!?
百年山大,學無止境,氣有浩然。
學子培超,能力突出,風采斐然。
劉培超感慨,正是在山大的這些豐富經歷,讓同學們對他產生一種很深的認同,熟悉他的做事風格、人品能力......
剛畢業(yè)三個月,劉培超打電話給幾個小伙伴,“要不要辭職,一起來做這個事兒?”
幾個小伙伴,都是同級學院里最優(yōu)秀的,當時都已找到非常好的工作,都是同學們非常羨慕的工作,薪資很高,不是上市公司就是很大的平臺......
但奈不住培超一番“忽悠”,毅然選擇陪著培超一起玩。
“我個人非常感謝山大對我的培養(yǎng),也給我們團隊的培養(yǎng),讓我們有這種相互的信任跟機緣走在一起?!?
……
創(chuàng)業(yè),在路上;成功,在路上。
站在山大的肩膀上,成長在深圳的土壤里。
這就是劉培超,一個85后山東年輕人,既是一個幸運兒,也是一個“狠?色”,“自己選擇的路,跪著也要走完......”
越疆必載質,歷國將扶危。
這兩句詩,源自唐朝詩人陸龜蒙的詩詞,一語道盡劉培超的抱負與夢想。
中國,在發(fā)展;越疆,在發(fā)展;
最后分享“我們就是這樣一群越疆人”里的一句話——
“我們用技術和鉆研去突破每一道難題,贏得下一個挑戰(zhàn),建立民族品牌的自信與自尊?!?
4.運動啟示:不斷地歸零,不斷地堅持
感恩于山大對自己和團隊的培養(yǎng),讓團隊擁有了踏實的技術功底,扎實的技術沉淀,以及來自眾多山大老師、學?的大力支持。但創(chuàng)業(yè)何其容易,遠遠不是大學里想得那么簡單。
劉培超告訴我,創(chuàng)業(yè)的路上,困難一直伴隨著他們,成長越快,困難越多。
對他個人而言,直面困難的時候,還有一個運動的愛好,一直也在陪伴著他。
早在2010年,劉培超在山大就開始了長跑,先是在學校操場上跑3圈4圈、8圈10圈,直到20圈......
一開始完全不知道馬拉松,后來碰到一些體育特長生,才知道馬拉松是怎么回事。
體育特長生問他:要不要去跑馬拉松?劉培超回復:好呀。
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,劉培超愛上了?跑,之后一直堅持,堅持每年跑一個馬拉松,算下來,他總共跑過六個全?。
時間來到2016年,創(chuàng)業(yè)來到關鍵期,每天晚上12點多回家,躺下就想睡覺,很難再持續(xù)地跑下去。
但運動的腳步,怎么可能停得下?
這不,前腳剛“荒廢”?跑,后腳就玩上滑雪、沖浪、潛水、攀巖......
為什么?劉培超自問自答:創(chuàng)業(yè)之后特別累,隨時隨刻都在想著工作的事情,好幾個同事告訴他,連他出差睡覺說夢話,說的全是工作的事。
如何從繁忙的工作中抽離出來?
唯有運動。
劉培超發(fā)現(xiàn),只有在做極限運動的時候,自己是可以徹底放松的,因為要特別的專注,“一旦不專注,比如滑雪時還分心想工作,當場會摔的。
繼續(xù)以滑雪為例,每次滑完之后,劉培超說,他都會覺得特別的安靜,特別的放松。
放松之時,經常會冒出一些新的思路,“我的很多想法,都是在做完運動的這段時間里,迅速地想清楚的。”
但滑雪只能在冬天,到夏天做什么?
劉培超選擇了沖浪,由沖浪而想探知海底的大千世界,又玩起了潛水......
就像當年的長跑一樣,在玩極限運動的道路上,越玩越投入,越玩越專業(yè),越玩越有心得。
劉培超覺得,玩任何一項運動,從入?到入迷,都是一個日漸精進的過程,這個過程,充滿著挑戰(zhàn),充滿著孤獨,充滿著痛苦。
每一項運動,要想取得一丁點微小的進步,都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和堅持。
要不斷地放棄舒適區(qū),不斷地獲取新技能,從而帶來愉悅的身體體驗和運動體驗。
這過程,像極了創(chuàng)業(yè)。
劉培超說,極限運動帶給他至少兩點啟示:一是不斷地歸零,二是不斷地堅持。
企業(yè)成長的過程,無時無刻不面臨著困難和挑戰(zhàn),當面對困難和挑戰(zhàn)時,選擇繞過去還是堅定地解決掉?
從運動里,劉培超找到了答案。
5. 感恩深圳:前輩企業(yè)家和政府創(chuàng)造了創(chuàng)新的土壤
回望在深圳的創(chuàng)業(yè)發(fā)展,劉培超由衷地說,自己是非常幸運的,要感謝的人有很多很多。
首先是山大校友會,有很多人從不同的維度,在不同的階段,都提供過幫助,算起來可能有上百位之多......
初到深圳,像山東大學深圳研究院,深圳市山東商會,王立新會長等一大幫山大校友,“在我們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,他們一句話或一個建議,就會讓我們豁然開朗?!?
劉培超說,還有深圳市各級政府的領導、越疆的合作伙伴,以及投資人。目前越疆已經完成四輪融資,“在一些重要的時間節(jié)點,在團隊最困難的時候,他們都挺身而出,選擇相信我們,幫助我們”。
劉培超感慨,來到深圳后,深感自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,深圳特區(qū)走過四十年,一代又一代的前輩企業(yè)家,創(chuàng)造了如今這么好的一個土壤——創(chuàng)新的土壤。
“這個土壤,對于我們這一代創(chuàng)業(yè)者來說,是非常幸運的。”
深圳之于其他城市,有哪些啟示?
劉培超表示,第一,在深圳,流動的人才特別多?!澳憧梢哉业礁鱾€領域的人,可以隨時招聘到一個與企業(yè)發(fā)展階段相匹配的人才。”
比如拿財務總監(jiān)來說,創(chuàng)業(yè)前期不需要財務總監(jiān),只需要一個會計就好,發(fā)展三五年后,需要財務總監(jiān)時,如果在內地一些城市,能夠匹配、能夠流動的財務總監(jiān),根本就沒幾個。
在劉培超看來,事可以將就,人不可以將就。因為人不可能一天兩天就能改變,一旦他在這個位置上不合適,他會長期成為公司的短板,束縛公司的發(fā)展。
第二,深圳的創(chuàng)投環(huán)境,特別的健全和健康。不管是四五人剛創(chuàng)業(yè),還是要上市,都可以快速找到與企業(yè)相匹配的資金。拿創(chuàng)投機構來說,他們會根據(jù)你的狀況來判斷,沒有資金,就投想法、投團隊,投你未來的方向,投你這個行業(yè)未來的規(guī)模。
“相比其他城市,在深圳創(chuàng)業(yè),融資不會那么難,不會占用團隊太多的時間,從而能夠把更多時間放在公司的發(fā)展、產品的定義、人才的挖掘等方面。”
第三,是深圳的政府角色和政策制定。劉培超以自身為例,“來深圳創(chuàng)業(yè),一開始真的不知道官員在哪里,到第三年的時候都不知道政府在哪里,你問我區(qū)?是誰,區(qū)委書記是誰,我都不知道,但是我們知道,在這個過程中,從政府拿到了很多的補助?!?
他回憶,在創(chuàng)業(yè)到十幾個人的時候,越疆收到來自政府的第一個100萬元補助,然后陸續(xù)又收到各種技術的補助,但真的沒有?過官員,都是直接從網上申報,專家答辯,過了,錢就到了賬上......
“只要你做的是最好的,就可以贏得這一塊的支持,就是這樣子。”
劉培超說,近兩年,越疆開始進入政府的視野,才有政府官員主動過來,詢問公司有什么困難,有什么問題,可以隨時通過視頻呼叫......
他特別舉了一個例子,越疆前幾年引進了一個高端人才,按政策政府補助是300萬元,一開始一直沒批,打電話問為什么,回答幾個問題后,從網上補上,就過了。
這就是特區(qū)政府的作?。
劉培超表示,深圳的城市政策還有一個特點,“為了城市的發(fā)展,并不是為了絕對的公平”。
此話怎講?
還是以人才政策為例,深圳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?政府在制定政策時,很自然地會往需要的那個方向偏移。
對此,網上也曾有人在吐槽,聲稱所獲的獎項更高,卻不在深圳的補助范圍。在劉培超看來,這就是深圳通過制定人才政策在引導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。
“即使你在某一方面取得很好的成績,但不符合深圳的產業(yè)方向,你來了,短時間內無法形成配套,形成土壤,形成服務,我給你補助,也是白補?!?
6. 支招山東:各地政府需要多一點耐心
跟培超交流,一個不可錯過的話題自然是山東,對于家鄉(xiāng)的現(xiàn)在和未來,他有哪些觀感和建議?
“這兩年回山東的次數(shù)比較多,跟濟南還有青島都有很多的互動”,劉培超表示,山東的底子厚,以重工業(yè)為主,從上世紀80年代到2000年這段時間,山東的發(fā)展在全國算是屈指可數(shù)。
“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動能,從原有的工業(yè)到后面的互聯(lián)網,到未來的智能制造,包括人工智能、大數(shù)據(jù)等,不客氣地說,山東錯過了互聯(lián)網那一輪的發(fā)展,不像浙江杭州那樣,抓住了互聯(lián)網電商的機遇?!?
但是我們也看到,近幾年來,山東推進新舊動能轉換,各地“雙招雙引”,做了很多的部署,像?島正在趕學深圳,已派了三批接近500名干部來深圳,“山東目前這種渴望改變、渴望抓住新的機遇的這種心態(tài)、這個現(xiàn)狀,是非常好的?!?
接下來,山東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,是耐心。
培超表示,任何一個新興產業(yè)的興起,需要一個?期規(guī)劃,不可能一蹴而就,不可能一兩年就能夠形成,短則三五年,?則十年八年,“山東各地的政府,應該需要多一點耐心?!?
第二點,“在山東,傳統(tǒng)的人才其實一點都不缺,缺的是什么?缺的是流動性人才和創(chuàng)新性的土壤。”
培超分析,?期以來,限于各種原因,山東優(yōu)秀的大學生,從學校出來,爭著考公務員,爭著進央企或國企,不管出于旱澇保收還是面子問題,很少人愿意進?營企業(yè),“這種心態(tài),完全束縛了人的創(chuàng)造性”。
如何鼓勵流動性人才的誕生?如何鼓勵更好的流動性人才愿意走出來?這是值得山東深思的問題。
培超還是以自身在深圳的感受為例,在深圳,為什么創(chuàng)新型的企業(yè)、行業(yè),能像韭菜一樣一茬一茬地冒出來?“就是因為深圳的土壤比較豐富,在流動性人才、資金、政策上都非常靈活......”
第三,觀察和發(fā)展一個行業(yè)或產業(yè),一定要站在全國甚至全球的?度去看。
“如果引進一個行業(yè)或產業(yè),我們有沒有時間、資源、人才政策與之匹配?能不能讓它參與全球的競爭?最后成?為一個領域的?頭企業(yè)?”
培超以深圳三家企業(yè)為例,華為、比亞迪、富士康,這三家企業(yè)給深圳的帶動作用,給予深圳工業(yè)GDP的整體拉動,超乎想象......
創(chuàng)業(yè),在路上;成長,在路上。
站在山大的肩膀上,成長在深圳的土壤里。
這就是劉培超,一個85后山東年輕人,既是一個幸運兒,也是一個“狠角色”,“自己選擇的路,跪著也要走完?!?
越疆必載質,歷國將扶危。
這兩句詩,源自唐朝詩人陸龜蒙的詩詞,一語道盡劉培超的抱負與夢想。
中國,在發(fā)展;越疆,在發(fā)展;
最后分享《我們就是這樣一群越疆人》里的一句話——
“我們用技術和鉆研去突破每一道難題,贏得下一個挑戰(zhàn),建立民族品牌的自信與自尊?!?
- 上一篇:張曉建:有了當年的“大特區(qū)”,方有今天的大深圳 2020/9/14
- 下一篇:南兆旭:“家” 和“國”之間還有一個家園,深圳最可示范的是包 2020/9/14